《三天后全世界体重稀缺》
私人终端的屏幕在掌心发烫,“全球体重交易指数”的红色数字正以毫秒级跳动——9870000元/kg。落地窗外,停在楼下的宾利慕尚里,穿高定西装的男人正把手机贴在耳边嘶吼,声音刺破玻璃飘进来:“800万!800万1kg!我只有这么多了,现在就可以转钱!我父亲在ICU等着救命!”
而我的北极圈恒温储备库里,2.3亿kg体重正躺在银色罐体中,每一个罐体上的编号都对应着半年前那场被所有人当成“疯子行径”的收购。这一切的起点,只是老城区旧货市场里那台锈迹斑斑的老式体重秤,我花15块钱把它从废品堆里捡回来时,摊主还笑着说:“这玩意儿早该扔了,秤不准还费电。”
插上电源的那晚,它没显示体重,反而在侧面的微型屏上跳出淡蓝色小字:“时空预警:未来365天,深海嗜脂菌将因原油泄漏全面灭绝,全球脂肪提取技术瘫痪,体重储备量骤降99.9%,当前市场价5元/kg,是否锁定储备?”我以为是电路故障,随手按了“取消”,可接下来三天,那行字每天凌晨三点准时亮起,像在反复提醒我某个即将到来的灾难。
直到我在国家海洋局的冷门数据库里,翻到20年前的一份生态报告——里面明确写着“深海嗜脂菌是人工合成体重的唯一介质,其生存环境对原油污染极度敏感,预计2025年将进入功能性灭绝”,报告附带的储备量预测曲线,和体重秤上的预警完全重合。
我立刻行动,可手里的存款只有4万,连1万kg都买不到。我咬咬牙,先把父母留下的老房子挂出去贱卖,中介看我急着出手,把价格压到市场价的一半,还劝我:“小伙子,再等等,房价说不定能涨回来。”我没等,签合同那天,拿着42
- 最近查阅:
